设备是我们吃饭的工具,要想生产一流的产品,就得要有一流的设备,要想确保一流的精度,就得有一流的维护才行。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智联管理网今天来谈谈设备故障的防治方法。
名词解释:
设备——企业生产和提供服务时除土地、建筑物以外所需的器物,有的也指有专门用途的成套器材。
设备管理——为了顺利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为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少综合效能最高,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
故障——设备丧失规定的功能
我们在选购设备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功能强大,精度比较高的设备,且还要求设备稳定性好,故障率低等等。不过我们再好的设备如果缺乏日常的维护,照样也会出现故障,甚至可能出现因为设备非常好,配件都没有办法找到,耽误很多时间,影响生产的局面发生。买1台好的设备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造成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
磨损所致
任何设备都有使用寿命,达到一定的使用年限或者使用次数以后,设备就可能要寿终正寝,没有办法修理,只有更新换代。特别是我们的精密设备。
设备的磨损可以分为 有形磨损 和 无形磨损 两种。
有形磨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物质磨损或者由于环境自然侵蚀而造成的物理、化学变化。
无形磨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甚至被淘汰。
设备的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要经过磨合期、正常期、磨损期和老化期。
-
误操作所致
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有动作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意操作,不遵守操作规程,这些都会直接导致或者加速其产生故障。现场管理活动中,不能熟练懂的操作的新人,错误的操作,设定,都是损坏设备的直接“杀手”。
-
非法改变其功能所致
设备在设计得时候,就决定了它所拥有的各种功能,如果要强加改变设备既定的性状,毫无疑问设备是要折寿的。
-
超负荷运作所致
人停机不停,24H×365DAY运作,不坏不停,不坏不修,一心想着早点回收设备成本。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可能我们的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看不出故障,但是超负荷以后,设备更容易产生疲劳,老化,磨损进程加大,最终寿命会缩短。
-
设计上有潜在不良因素所致
-
维护手法欠佳
“一流设备,二流操作,三流维护”,不把设备当人看,只叫干活,不给饭吃,基本清洁都不搞,以致小故障逐渐变成大故障。
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设备故障跟我们日常管理密切相关。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牵扯很多事情发生,严重的时候只能停产等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设备在各个阶段我们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管理措施,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才能保证在全过程、全效益的产出。
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
做到全员生产维修(TPM)。为了追求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全员、全过程、全效益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预知管理,以零故障,零缺陷、零停机为目标的全员生产维修。
-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
展开清洁化活动,定期对设备上粉尘进行清理,对运转部位进行润滑。某些容易清洁部位,做到一日一扫,而设备内部要定期清理。
-
定期校正精度。注重日常点检,发现异常即进行校正。
-
日常和定期点检。开机前后进行点检,根据预先设定的检查项目,确认设备是否有故障或者异常状态。
-
定期更换易损件。易损件只要达到使用寿命,请及时更新。不要勉强使用,勉强使用只会给其他部件甚至机器本身造成伤害。
-
制定操作手顺,执行标准化操作
-
新人操作要培训,考核认定。只有合格的操作人员才能操作设备。
设备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单是工程部门的事情,应该同时是生产管理部门,品质管理部门等使用部门的事情,需要我们全员参与进行预防和维修管理。
感谢,胖子管理,分享这么好的资料,谢谢
过来逛逛,没有到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