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 关注细节,关注频率
49 关注细节,关注频率 此内容我们智联管理 网终于完成更新了,感谢品质管理的友友们的支持. GT卫浴是佛山一家生产中高档卫浴家具的生产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虽然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其内部的基础管理相当薄弱,我们管理进驻GT公司时,它的订单准交率平均只有22.6%。 这个项目的第一期前三个月的成果令客户非常满意,可以说管理给他们带来的东西比他们想象的还多。可是到了第四个月,公司老板一算账,就…- 0
- 88
- 836
-
48频繁介入,频繁互动
48 频繁介入,频繁互动 管理精神:从人出发,频繁介入、频繁互动。 管理精神在以下五个案例的四个方面的攻关中都体现到了,这五个案例的结果全部都有数据,都有效果。 第一个案例是一片天项目生产任务的突击完成。 管理自始至终关注人,这是管理思想的核心。 一片天公司是进行生产任务的突击,当时的任务紧张到几乎不可能完成,结果还是完成了。能够突击完成,就是靠调动员工。人的调动始终是管理的重点。 中国人做管理和…- 0
- 68
- 285
-
47“执行”比“内行”重要
47 “执行”比“内行”重要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人、机、料、法、环”——人员、机器、原料、方法和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要素。但现在一些管理人员把“人、机、料、法、环”讲得头头是道,真正做起来,却效果甚微,甚至没有效果。 为什么在他们那里“人、机、料、法、环”没有用呢? 我经常说ISO做到位,ISO就有用;ERP做到位,ERP就有用;绩效考核做到位,绩效考核就有用,什么事情做到位都有用。 我们看一…- 0
- 66
- 510
-
44 技术管理的切入点在哪里
44 技术管理的切入点在哪里 技术部门是最难管的,一谈到技术部门,很多人就觉得没法儿管。我跟技术人员打交道比较多,我自己也算技术人员,我觉得管理技术部门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一种考验。 下面以管理做过的景中景项目为例来说一说究竟怎么做好技术管理。 我认为,技术管理首先需要一个细分的思想作指导,如何细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 第一,分工明确。 很多企业技术人员一大堆,但是分工不明确。 像景中景公司…- 0
- 70
- 461
-
42以天为单位做管理
42 以天为单位做管理 管理的生产管理组合拳就是六个动作的反复,即日协调、日计划、日备料、日稽核、日考核和日攻关,这六个动作都是以天为单位的循环、反复。 日协调。 就是人和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班组和班组之间每天碰头(开会或电话沟通),进行信息沟通,并针对异常问题进行协调。 我们现在做管理,人跟人隔着电脑、隔着表单、隔着文件……导致信息不通、指令不畅、问题丛生。 有的业务部门经常由于不了解生产部…- 0
- 73
- 573
-
40面对市场,管理者如何快速反应
40 面对市场,如何快速反应 不论是品质管理还是生产管管理者或者说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如何快速对市场作出反应的问题,我们的三九控制法、生产管理组合拳、滚动排查、前推后拉(这是一套计划模式)都是为了解决快速反应这个问题。 快速反应其实就是敏捷生产。 快速反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快速?快速反应不是瞎忙,不是一天到晚累死自己。我最反对的就是打疲劳战术。 真正做到快速反应是有学…- 0
- 88
- 1.2k
-
39 以点切入、以线展开、以面收网
39 以点切入、以线展开、以面收网 管理在企业做管理,是从点来做的。管理的案例都是抓住某一个点来进行的,但管理本身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网状控制系统。跟管理接触,不要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管理就是做一个动作。 做管理,管理有三句话:“以点切入,以线展开(线就是两条链——物料链和计划链),以面收网。” 这三句话代表了管理项目推进的节奏。 第一,以点切入。 管理的项目绝对不会一开始就给企业制订一个很大的…- 0
- 68
- 372
-
38管理模式在人不在文
38 模式在人不在文 管理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管理有没有管理模式? 如果说管理没有模式,那么管理怎么会拥有自己的市场(在国内制造型企业管理咨询行业排名第三),怎么会拥有一大批客户并得到客户的认可(现在的客户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如果没有模式,为什么管理在项目上捷报频频、硕果累累(有数据变化为证)?如果没有模式,为什么管理在业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如果说管理有模式,你看到过管理的模式文本吗?你去…- 0
- 85
- 973
-
37培养三个工作习惯——细、反、知
37 培养三个工作习惯——细、反、知 前言,因工作的原因(借口而已,再怎么样都能抽出10来分钟更新网站,太忙了回到家就不想动了)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网站相关的品质管理内容和品质管理课程了,不过这一次分享的不是专门针对品质管理的课程,而是针对我们管理的一个课程,我们要想做到高层,就不能只局限于工厂的品质管理,而更要的是要注重于企业的精益管理课程. 管理到底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管理是在帮助企业做一种训练…- 0
- 77
- 1k
-
36 能力、魄力、执行力,为何都没用
36 能力、魄力、执行力,为何都没用 管理者对管理最大的一个误区是什么?是靠力度、靠能力解决问题。 什么能力强不强,有没有工作能力,执行力、魄力够不够……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管理的事情就是一个“力”的问题。 我觉得,大家就是被能力、魄力、执行力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害了。 管理招聘的老师都是从普普通通的企业走出来的,而大学里的博士、教授们也有到管理来应…- 0
- 64
- 774
-
35 好管理者,必须是好教练
35 好管理者,必须是好教练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备两个身份:第一是好榜样,第二是好教练、好师傅。 做不到榜样,说明你自己还不够格;做不到教练,说明你的方法还不对,还没有帮人之心。 如果你是好榜样,员工怎么会跟你对立?如果你是好教练、好师傅,员工怎么会和你对抗?有天天跟师傅打架的徒弟吗?不可能有。 在中国农村,天、地、君、亲、师是民间祭祀的对象,其中“师”就是师傅的意思。师傅…- 0
- 74
- 536
-
34 懂得改造人生存的“土壤”
34 懂得改造人生存的“土壤” 管员工从何管起?要从企业人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管起。 很多老板在管员工方面很无奈:“新来的这个员工,我给他的待遇和条件都不差,但是为什么他就不努力干?”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企业原来的人没有努力干,所以新来的人就肯定不努力干。 原来的人做事三心二意,新来的人做事也就三心二意。 企业的“土壤”有什么…- 0
- 86
- 331
-
32 改变人要少讲道理,多讲事实
32 改变人要少讲道理,多讲事实 管理究竟在做什么? 很多工厂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出货。但货今天出了,明天又可能被堵住。货能不能保持顺畅地出,关键在于什么呢?在于人。所以,管理最终是要改变人。 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有一个好的状态,才能够保证每天都能准时出货。如果人的状态不对,就会影响到人所做的事情。 管理做过的ST项目、华文项目、大吉项目,都特别注重对人的改变。ST项目做现场改善不仅是为了提高产…- 0
- 79
- 439
-
31 员工的好习惯才能带来好模式
31 员工的好习惯才能带来好模式 管理模式不仅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还需要将动作习惯化。 看管理案例中的动作,很多人往往会不以为然,让人眼前一亮的往往是最后的数据变化。动作很朴素,变化很大,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这说明朴朴素素的动作就有用。 企业管理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以前每家企业都在企业门口打一条横幅:“本厂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验证。”现在还有人这么打横幅吗?现在那些流…- 0
- 69
- 443
-
30 要“挖潜”,不要“挖人”
30 要“挖潜”,不要“挖人”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企业家,他说他去德国考察的时候发现德国同行的人均产值是20万元,而他的企业人均产值是5万元,国内同行的平均值在3万元左右。他已经远远高出了业内平均水平,但他还是把自己的目标定为人均产值10万元,他说:“做不到这个,就无法跟国外企业竞争。” 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在…- 0
- 75
- 305
-
29 考核目标,就低不就高
29 考核目标,就低不就高 考核的过程一定要避免博弈心态。 很多企业都推行考核,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博弈的心态。很多企业一搞考核效果就不好,什么原因?因为就像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考核别人的人总想给被考核的人施加压力,被考核的人总想把压力减掉。而减掉压力的方式,一个是谈条件,讨价还价争取有利条件;另一个是转嫁压力,你要考核我,我就把它转给下面的人。 所以,有的企业不考核,大家的积…- 0
- 79
- 571
-
28 员工激励要关注的四个细节
28 员工激励要关注的四个细节 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做好激励要注意以下4个细节: 第一点,激励的关键在于周期不能太长,频率相对要高,最好一天一次。 这样员工就会处于亢奋状态,员工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有的企业搞产能攻关、效率攻关,业绩一路往上冲,就是因为他们通过每天频繁地激励,将攻关的主力军——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有的老板对这种模式不以为然,认为这不是正常的管…- 0
- 86
- 243
-
27 用“三九控制法”做好激励
27 用“三九控制法”做好激励 我们管理推出的“三九控制法”共有九个方法,有四个方法为激励,下面重点介绍四个与激励相关的方法。 要做好激励, 第一要做到三要素法 (即标准、制约和责任)。 标准和制约实际上还是属于控制的范围,责任属于激励。其实标准、制约和责任就是西方管理学所讲的PDCA循环,就是凡事有结果,多做小循环。标准、制约和责任也是循环,定了标…- 0
- 63
- 761
-
26 员工激励的几个误区
26 员工激励的几个误区 我们管理为300多家企业做了咨询后发现激励员工有四个常见的误区: 第一,只关注人,不关注事。 有些企业也注重调动人,但是只关注人,不关注改变人的事情。 第二,只关注高层,不关注基层。 很多企业以为激励人、调动人就是层层激励,老板把老总调动起来,老总把副总调动起来,副总把厂长调动起来,厂长把经理调动起来,经理把班长调动起来,班长把员工调动起来………- 0
- 90
-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