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春倒计时-智联管理网

157 天 9 时 7 分 42 秒


零基础企业的绩效管理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太好,很多企业都开始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了。希望通过绩效管理的方法,激励员工,留住员工。但是,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措施,如果不能做个完整的体系,绩效管理是很难管得好绩效的。而这个体系却比较复杂,因此很多企业在做绩效管理的时候,都做成了绩效考核。考到最后,都变成了绩效扣工资。所以,企业一提到要做绩效考核,大家都知道了,这是准备找个理由来扣工资了。

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也是一个错误的引导。让员工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感受

所以,绩效管理的建立和执行,需要仔细统筹,更需要妥善规划

绩效管理的机制,上面是承接企业的战略、经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下面是延伸到日常的工作过程,以及每一项操作细节。所以,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具。

我们今晚的讲解,有三个分主题。
第一个分主题,就是讨论绩效管理到底要管什么

首先,他并不是战略的一部分,但是确实是战略执行和反馈的有效工具,就比如,平衡计分卡,有自己的体系,却是战略执行和评估的有效手段,但他并不是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那么,接下来,企业就要把这个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转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转化的方法,就是确定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规划,以及年度的经营规划。这个是企业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的基础。

很多人会说,不少的中小企业,其实不太做经营计划,所以,经营活动都是凭感觉,能做多少做多少。做到哪儿算哪儿。但是,不能因为企业是这样的经营现实,就说企业做经营计划是不对的,是没用的。这个观点要修正。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到最后还是要有个相对的规律性和稳定性。所以,从战略到经营,是一个衔接。那么,经营计划转变为日常的工作,就是一个计划的二次制定过程。其实这也是计划的分解、目标的分解和任务的分配过程。这是绩效管理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企业的经营计划、经营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是否已经达成,如果有差距,为什么会出现差距。

那么,接下来,企业的经营计划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就进入到了部门职责的履行。这时,就需要评估部门的工作状态和成效。状态的意思,就是部门的职责履行是不是在达成部门目标的路上,过程中有没有偏差,成效,就是结果。部门的周期性工作,是否满足了目标要求。

所以,绩效管理的第二个核心任务,实际上是要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过程和结果成效。这样,才能确保经营计划能实现,而有所偏差也会及时被发现,并加以纠正。有了这个评价,就要考虑那些人的工作是符合要求的,那些人的工作是需要改进的。

绩效管理的第三个核心任务,就是要评价人员工作的好坏。从而给员工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增加其工作成效。

但绩效管理的功能,还不止于此。我们前面说过了,绩效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绩效的持续提升。那么,如何及时的发现执行偏差,确定制度的执行和成本消耗、效益创造状态等,就是绩效管理的第四个核心任务。

所以,做绩效管理,绝不仅仅是评价一下员工的工作结果,然后给薪酬和激励发放提供一个依据。如果绩效考核到最后,就是用来扣工资,那么这个绩效管理就太狭窄了。那么,绩效和薪酬的关系呢?毫无疑问,绩效必然会影响到个人收入。但绩效并不仅仅是为了薪酬。在这个角度来说,绩效的结果用于发工资,实际上是绩效的激励措施。

小结:绩效管理的核心任务实际上是四个,执行并反馈战略、确保经营计划得以实现、评估工作和职责履行、查找偏差并促进绩效。

第二个分主题:绩效管理—从制度到数据

绩效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操作,那么,绩效管理是怎么操作的呢?过去的绩效管理,很多的工作量和工作重心放在考评标准的建立和使用上. 那是基于360度考评规则的一种绩效管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比如绩效评价标准的建立,就无法覆盖职责,考评的职责会认真履行,而不能覆盖的部分,就比较疏漏了。那是基于360度考评规则的一种绩效管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比如绩效评价标准的建立,就无法覆盖职责,考评的职责会认真履行,而不能覆盖的部分,就比较疏漏了。而且打分的分值处理也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花费很多时间去处理。最后一个就是认可度比较低。

现在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都说是KPI,实际上,一部分确实是数据统计结果,而有一部分是数据统计后,根据数据落实的区间,转化成分值再用于绩效评价。这个实际上,还是一个评分制。

所以,我们所讲的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从制度到数据而一个系统,制度、流程、规则、奖罚等都是必须要用到。一般来说,绩效管理需要五大类措施支持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执行措施——绩效管理要执行什么;保障措施——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如何控制;监测措施——绩效管理的运行过程的偏差如何被发现;奖罚措施——绩效做的好或有偏差要如何处理;改进措施——绩效管理一个周期结束时好的、坏的都要去改进,那么如何改进
    所以,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考核流程等都是需要的, 但配套的措施也非常关键. 那么,我所建议的绩效管理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是数据统计方式的,完全按数据的统计结果来判断好坏。而数据的来源是日常的工作记录,是一个积累过程。这个过程中,数据是积累而来,不是临时去抓的。要从质量——做得好不好;效率——做得快不快;成本——做的低不低;差错——过程中有没有,从这四个方面来判断。

指标的建立,就是基于已经积累的数据来做。指标项也不多,就5-6项,一个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就很少。但可以覆盖部门的全部工作. 比如,计划执行及时率,这是个效率指标,判断的是部门所有工作计划是否按承诺时间完成了,就碰触到了根基。绩效管理所需的数据,是否具备,能否收集,效用如何,用于反馈什么信息这样就可以快速的确定绩效管理的评价环节. 在评价环节向上就是制度与规则,向下就是工作记录和工作改进。可以很好地将战略、运营、日常工作关联起来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绩效;怎么用绩效管理来提升绩效呢?这就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既然绩效管理的核心功能是促进绩效,那么该怎么做到这个促进呢?要分三个层次来说,首先通过绩效管理发现偏差,就要逐层的向上检讨,看看制度、经营计划、战略规划要不要调整、优化。如果通过绩效管理发现,达标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或者团队的执行力有了明显变化,那么,意味着原来的规划可以加快频率,或缩短周期。这时,会形成一个新的要求。也就是说,从战略的角度看,执行的要求被提高了。既然绩效要求提高了,那么下一轮的执行就要跟着提高。这样,就会形成较高的绩效成果。第二个层次,就是对经营计划、经营利润的保护。因为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会不断发现运营偏差,并按规则要求按PDCA改进运营过程,那么,意味着绩效要求的执行能力会得到修正、加强。这时,可以通过缩短任务的执行周期,降低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占用或成本消耗,或者去掉某些不必要的执行环节。那么整个运营效率就得到了提升。这时,可以通过缩短任务的执行周期,降低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占用或成本消耗,或者去掉某些不必要的执行环节。那么整个运营效率就得到了提升。所以,绩效管理到这个程度,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了。

第二个主题:建立绩效管理机制的第一个条件是认知认知是自上而下的,要全体员工都有这个认知才能使绩效管理不走样,毕竟它是一个工具,有的人拿工具去拧螺丝,有的人却把工具去敲别人的脑壳,所以,一个是制度环境是否能支持绩效管理跟整体认知有很大关系。因为绩效管理的数据,来源于日常工作的记录,如果没有相关记录的支持,绩效管理是做不起来的。而工作记录的完整和有效,需要各种制度来支持的。所以,制度体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绩效管理的状况的。比如,销售工作需要各种记录,如客户开发、销售订单、交付情况、客户投诉和抱怨等,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做要求,销售部门未必会及时做相关记录。那么,对销售部门的绩效考评就缺乏基础数据做支持。

关于文化,我要多讲几句。现在企业的很多问题,都是来自于企业文化的缺乏。老板都有理念,都有认知,但并没有将这个进行上升和系统化,因此,导致员工缺乏统一认知,很多事情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责任心和当时的情境来处理的,这样很容易导致执行上的千差万别 。那么, 绩效管理需要文化吗?我说这个是必须的,而且非常关键。但是我们所说的绩效文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基于企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就是以企业文化为根基,以绩效管理目标和需要为主,建立的绩效文化。这样,全体员工对于绩效管理的认知是一样的,统一的,一致的,绩效管理和沟通,才不会有障碍。而且,大家都会认知到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并不是为了扣工资。

所以说,企业需要为绩效管理营造一个软环境,而不是仅仅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让大家硬邦邦的去遵守。这样的方式,其实不是太合适的。

绩效管理能带给大家的好处,一个是工作得到及时评价,让自己知道做得好坏,以便及时改进;二个是绩效好的,可以有奖金,绩效不好的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以努力去学习、去提高;三个是能说的清楚。因为有数据,好不好,一看数据,一目了然。这个过程中,就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做了很多的活动,让大家理解绩效管理、理解绩效认知、理解绩效要求

逐步让大家建立了一种绩效管理的基本、一致的认知。

第二个小主题工作记录、数据和高层要求;实际上,绩效管理说到底还是要落实高层的期望和要求的,所以,好的绩效管理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不重视,绩效管理的数据,到最后就是沦为了发工资的情况。所以,要从高层所需的地方,去考虑绩效管理的核心任务,其实,对老板来说,谈钱是最好的。所以,说动了老板的期望,就可以从老板的高度,要求各部门去做好工作记录,以便反馈其工作状态和成效。这样,绩效管理就可以成为各部门必须要履行的关键职责了。所以,做好工作记录,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很多中基层的人员,都乐意做做简便的事情。哪些不能直接与结果关联的事情,都是尽量少做的。这样,关于工作记录,就会觉得很麻烦的事情。如果是老板要求的,且是必须做的和事情,那么就容易被中基层员工所接收了。这里还是回到前面说的,要有一个一致认知。工作记录,包括操作记录,差错修正记录,工作总结、报告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最后就是,绩效管理要想推得动,就需要一个上下一致的执行要求。所以,让员工了解到自己所做的记录,哪些是要形成统计结果的,那些是要积累起来对更高层面的运营作分析的,这是管理者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第三个主题,就来探讨一下基础薄弱的企业怎么做绩效管理

那么没有数据、基础薄弱、员工认知度差的企业,该怎么做绩效管理呢?要我说,老板不认可、不花心思的,就不去做了。老板认可,且乐意投入时间精力的,倒是可以去做做。至于基础,这个没关系,可以逐步展开的。
A、从有数据的地方开始;

B、要求可以先粗后细,逐步完善;

C、指标可以先少后多,逐步丰富;

D、先考核在管理,从一个环节开始逐步延伸。

先来看第一个小主题,建立绩效指标的时候,可以先从有数据的地方开始,其实这个也是很多的,只不过没有好好去挖掘而已. 比如,生产部门,产品交付、产品质量、物料使用、物料报废等等,一般都会有数据与记录的. 比如财务部,报表数据偏差、成本消耗反馈等也都是有记录的. 比如营销部门,卖了多少产品、收回多少货款,回款情况如何都是很容易操作的。所以,刚开始的绩效管理,可以先从有数据的地方开始。

第二个,就是考虑,从粗的地方开始,一开始做绩效管理不要将要求提得太高了,那样大家都达不到,就会打击信心. 先建立基本的规则,然后将绩效要求房低一些,大家觉得还不错,可以达成,一个月一个月,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调整和又花了。这样在逐步细化.

在设计指标时,不要考虑的太多,可以弄个3-4项有数据的,做一段时间,自然会发现其他也需要关注,就在逐步增加指标项。指标达标要求,也可以逐步提高。

最后一个,就是一开始不要贪大求全。可以先做绩效考核,就把数据分析、应用、工作状态反馈这个环节做好,做一个小的,一段时间后,在逐步向上反馈,延伸到企业的战略管理、经营计划。也可以先向下延伸,延伸到差错控制、成本损耗控制,延伸到人员激励等

这样,就可以花3-5年时间,做出来一个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了,这个时候,绩效管理的运行机制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但做好绩效考核,也需要走这样一个流程:

1、老板支持,这需要给老板足够的理由和信心;

2、要做沟通和铺垫,让员工能正确理解绩效管理;

3、先做考核准备,不要急着和薪酬挂钩,可以先做数据准备;

4、建立少数的绩效指标,逐步提高部门的达标能力;

5、配合绩效考核,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规则等,先做个简单的。

6、确定绩效考核所需的数据,再看看有没有数据,没有的就改一下指标;

7、与各部门沟通、与员工沟通,通过培训、宣传等,让大家知道绩效考核的目标和要求;8、正式形成一套考核的规则和文档下去,启动绩效考核工作;

9、按PDCA要求运行体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支持
共{{data.count}}人
人已支持
管理知识

德国生产总监用五年时间总结了中国工厂的151种浪费

2015-11-19 19:13:05

管理知识

全球视野下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2015-11-30 14:20:57

8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芹菜瘦瘦

    此资料看了之后,我让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找到组织了,谢谢!

  2. 谨慎踢蓝天

    好久没来了,没想到又更新了,谢谢

  3. 大炮忐忑

    装装逼,测试一下

  4. 樱桃如意

    感谢,胖子管理,分享这么好的资料,谢谢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