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出管人与管事分开的原则,是基于这样几个因素:有的人适合管人,有的人适合管事;管人与管事的标准、方法、风格、效果、心态等等是不一致的。
一、管人与管事的取材不同
管人与管事分开,首先要把管人的人与管事的人分开。因为人才是有局限性的。
管人的人一般不太擅长管事。为什么呢?因为人际关系有它的一套规则。特别会处人际关系的人,谈起怎样与人周旋总是一套一套的。这跟做事的人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规则。
管事的人也不擅长管人。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这样:做事很棒,跟人打交道却很差,有时候甚至显得弱智。为什么呢?他总是一根筋,他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没有道理可讲,也没有价钱可谈。所以,管事的人不擅长管人。
既然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两种人,应该怎么办呢?让两种人各得其所:管事的去管事,管人的去管人;不要让擅长管人的人去管事,也不要让擅长管事的人去管人;更不要认为这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人,他是可以既管人又管事的。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否则,你会感觉招不到你要的人。
我们平时觉得某个人能说会道,给人的感觉挺好。但是你一让他做事,十有八九要失望,你甚至会觉得他是个骗子。其实他不是骗子,他是个跟人打交道的人,但你偏偏让他去做事,最后当然让你大失所望。
有的时候你碰到另一些人,冥顽不化到让人不能容忍,但他做事又是一把好手,你又离不开他。其实只要你不让他去碰人际关系就好了。跟他约法三章,告诉他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碰到人的问题就让他停住,你来处理,这就好了。
二、管人与管事的标准不同
管人的标准是下属心服不心服。但这个标准不适用于管事,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看到有些领导者把人管得服服帖帖的,下属对他五体投地,然而事情压根没人做。管事的标准是下属是否认真做事,心服不服不重要。现实中我们发现,不会跟领导说软话的下属,往往也不会对工作中的困难服软。
如果人和事不分开,我们就会面临两种情况:要么下属听话但是不做事,得到一个表面和谐的假象;要么下属能干但不服领导,令领导生气得想把他“咔嚓”掉。有些老板就有这个脾气:他能帮我挣钱,但我不让他帮我挣,因为他不服我。
这就麻烦了,人家卖力干活,帮你挣了钱,但因为他不会跟你说好话,不会给你敬酒,结果得不到你的赏识。但你知道吗,敬你酒的人可能啥事都没干。
所以,不要被服不服的假象蒙蔽,而怠慢或者闲置了那些能做事的人。当然,企业里也不能一天到晚谁也不服谁。怎么办?把人和事分开。
三、管人与管事的风格不同
管人我们会遇到一个怪圈:做个小人没人跟,做个君子被人坑。你做个小人没人跟随你,因为你小气、计较。做个君子呢?跟随你的人倒是不少,但坑你的人也会很多,因为坑你容易。
怎么办?
中国有句老话:先小人,后君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让你先卑鄙后高尚。它的本意是,先要斤斤计较,后要包容一切。
先把两个人的关系理清楚,就是你到底要他做什么、你能给他什么。要先学会小气、计较,然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你都要包容、承受、接受。
让同一个人扮演不同角色是不现实的,让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成为一个过程的前后两段,也让人无法接受。
所以,要将这不同类的两种身份分开,将管人、管事分开,将君子与小人的角色分给不同的人来扮演。
在事情上要有小人(小气之人)的风格。管事的人必须认认真真地计较被管理者干了什么、干了多少、该得到多少,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明明白白地给予,为团队运作提供控制力。
在为人上要有君子的风范和气度。管人的人必须有忍辱负重的精神,有包容心、平常心,获得被管理者的认同,为团队稳定提供凝聚力。先小人后君子的实质是:过程计较,结果承受。计较是小人行为,承受是君子之举。在过程中做小人,在结果上做君子,成为真君子。
老哥 我想..点赞是不可能点赞的
终于可以打开了,很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