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从2014年成立到2020年在已有6个年头,到至今处在一个山寨的做法,检验无记录,出现问题无记录可查,管理全凭一张嘴,品质全靠盯,在几次客户投诉和生产异常时追溯的情况根本无从追起,查不出是什么时候生产的,生产了多少?当时生产时有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有没有测试记录?测试有没有相同的问题?说实话小厂经不起这样的拆腾,资源的不完善,人员 、流程、规范、工作职责等相关问题的存在,很多时候让我们在工作当中出现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现象,比比旨是,甚至企业的管理的工作重点随着客户的变化,说变就变,很多中止,当然也有一些是成本上的问题,只能放弃,这里有点说多了,我们还是回来接着今天的主题来聊如何通过38天工厂从零开始基础建立品质管理数据系统过程经历.
1、数据是基础那么我们先有表单后有动作,再有数据.
根据这一条管理的理念,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公司设定了《来料检验日报表》《IQC品质周报表》《供应商异常纠正措施》《QC检检日报表》《试产报表》《出货检验日报表》《QA 检验周报表》《维修日报表》《QC 制程检验报表与维修日报表(汇总)》《客户投诉异常统计表单》这些表单格式,设好之后我们外发打印回来.
2、报表回来之后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减少低级错误。
由于公司人员QC整体文化学平有待提高,我们事先做了培训按排,主要是对表单的填写注意事项和不良率的计算方式以及不良项的定义进行了培训,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记录.
3、生产过程中随时纠正记录报表过程的问题处理.
前一两天在巡检的过程当中QC人员针对报表不会写,主要体现在不良率的计算,不良率=不良数量÷检验总数×100%,在计算的过程可说是有笑掉大牙,根本不懂运用公式,不良计算,他们计算出的结果要么是小数点(没有×100%),要么计算出来的数量比生产的总数还是大,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水平有待提升,没有办法,于是只有一次一次的教,发现一次错纠正一次错.
4、报表的确认、收集、汇总、存档过程问题处理.
报表确认:主要这一块主要是由PIE和拉长每两小时签名确认一次,目的主要是关注产线日常的不良问题点,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改善.常理来说签报表应是一小时一次,这里做变动为两小时一次,目的是因为小企业一般都事情比较多,都要亲力亲为的操作,给其它方面预留多一点时间,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先轻后松.
报表收集:这里主要由我们检验员QA负责收集整理,主要的在每天上午10点前收集整理交给到我们人事前台文员,进行电子档汇总.注:这里为什么是QA收集报表,而不是拉长,主要是因公司暂时没有品质组长具体负责人,所以这一块暂由QA负责;人事文员统计是为了合理的动用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
在此过程也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像我们QC制作报表时写得龙飞凤舞的,统时计不认识字,还有就是产品批量小,机型多,转拉快,一天转好几个机型,分开来写吧,感觉让费纸,写到一起吧,写得很乱,但最终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要求字迹要工整(当时在拉上天天提醒,天天提醒要求); A机型结束,报表就记录到当前这一个小时,转拉机型记录到下一个小时,这样就解决了一份报表上写N个机型的问题,节约纸张和存档空间.
报表存档:一般为一年,针对报表需要进行存放,所以我们上交了采购柜子(但这一点因为成本的问题一直没购回,还需要跟进中)
报表汇总:这里只要有日报表坚持做,由日报生产周报,再生产月报,这里就比较容易多了,周报来料我主要统计了批合率和异常不良汇总和供应商的纠正改善措施回复状况,
5、根据三步法:标准、制约、责任进行形成了文件
我们有了行事的标准要考虑到,不按我们要标准做事怎么办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上面的内容进行动作固化,像什么时候收集报表,谁来确认,什么统计,怎么统计,什么时候发出来,发给哪些人?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所以针对此问题我们做了一统一的一个标准.
最后总结:先表单,后动作,日数据、周报表
点个赞,就服你
我只是随便看看
我只是随便看看